点击上方蓝字“朱子微言”关注我~
疫情以来,在线上课已经进入第五周。从一开始的茫然、焦虑,到现在的游刃有余,越来越发现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对于有些课程,网课的效果优于面授。以我的《新媒体写作实务》课程为例,与大家分享。我的《新媒体写作实务》课运用的是中国大学慕课平台,在上课时,我还运用腾讯会议、QQ、微博、微信等平台和手段进行辅助教学。腾讯会议可以屏幕共享,我在点评作业时非常方便,打开学生的作业,其他同学都可以看到。QQ可以供没有及时进入课堂的同学听,比如藏族同学信号不好,有时不能按时进入课堂。微博可以让学生的作品更广泛地传播和互动,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。微信可以分享一些我觉得很好的理论文章,供学生课后学习。所以,网课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,实现课堂效果的最优化,这是传统的课堂无法达到的。网课学习方式较为新鲜,对于学习自觉性不足的学生来说,可以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。比如,我会在慕课堂时不时进行随机点名,被点到的同学,回答我的问题,我再进行评分。由于是系统随机点名,每个同学随时都有可能被点到,这就让学生不敢分神。对于学习自觉性和持久性不足的学生来说,无疑是非常有益的。网络教学,我们的课堂处于网络语境中,当然会时不时使用一些网络语言,师生身心都更为放松。比如有些同学遇到技术问题,总会有热心的同学出来解答,这就营造了一种互帮互助的氛围。网课中,我们不仅讲授专业知识,还可以分享一些有深度的文章和充满情怀的作品,甚至可以自己演绎,这样效果更好。比如在我的《新媒体写作实务》第一课上,我就给学生朗诵了战“疫”诗歌,学生的反响非常好,情感受到了触动。让学生跟老师产生共鸣,更有利于学生对老师和课程的配合。综上所述,疫情给老师的在线教学既带来了挑战,也带了迅速提升的机会。
作为教师,应该不断反思、总结、学习、提升,疫情结束,网上教学的经验和实战不能丢,应该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。
丁兰华,女,1981年出生,江苏泰州人,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,科技哲学硕士研究生,现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,研究方向为新媒体写作与传播、文化产业。主持省市级文化类重点课题十余项,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,曾获得201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三等奖,无锡市软课题项目成果三等奖,无锡市第八届社科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、无锡市2019年学术论文二等奖、江苏省微课教学大赛三等奖等。负责运营的校官微2019年连续四次获得全国高职院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第一名,在全国年度官微影响力排名中,位列江苏第1,全国28,撰写的报道有12篇被“中国青年报”、“中国教育报”、“学习强国”等知名媒体录用、撰写的案例获得全国网络思政案例50强!指导的文化类社团享创传媒作品曾获得2019年全国大学生思政微课优秀奖、江苏省微电影大赛三等奖、无锡市校园文化微电影大赛二等奖等。